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回复: 0

土地利用分析中空间尺度差异对水质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发表于 2024-6-1 01: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与水质的相互关系,我们选择大渡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年河流水质和土地利用数据,划分为上游、中下游、6个空间尺度(100m缓冲区、200m缓冲区、500m缓冲区、1000m缓冲区、2000m缓冲区和根据大渡河流域地貌差异较大,提取了土地利用(流域)的数据。运用冗余分析、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法等相关关系分析方法,定量探讨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为土地利用结构管理和水质保障提供依据。水资源安全。结果表明:(1)流域水质WQI指数评价结果均处于良好及以上等级,流域中下游水质优于上游。 (2)在河流上游地区,草地与溶解氧(DO)、pH值呈正相关,林地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也呈正相关。缓冲区内的N)和总磷(TP)。对于河流中下游,我们发现面积较小的草地与pH和DO呈显着负相关,而建设用地与TP呈弱负相关。 (3)综上所述,流域上下游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的相关性强于流域。而且,大空间尺度缓冲区(2000m)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的相关性更为显着。因此,对于河岸两岸2000m以内的水质保护,应加强预防建设用地对上游水质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其造成的污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物联网论坛|物联网BB|物联网之家|农业物联网|气象物联网|冷链运输物联网

GMT+8, 2025-5-19 03:24 , Processed in 0.0156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