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信息化对安徽智慧农业建设的驱动影响及实践研究宋璐璐安徽农业大学
以安徽这一农业大省为例,聚焦分析农业信息化对智慧农业建设的驱动影响及实践模式。具体而言,本文将构建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建设的综合测评指标,进而分析安徽总体及各地区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建设现状、演变趋势和协同演变特征,其后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安徽智慧农业建设的驱动路径,并选择合肥长丰草莓业和宿州砀山梨业作为代表性案例,分析农业信息化驱动安徽智慧农业建设的实践模式,最后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得出:第一,2010-2019年安徽农业信息化程度和智慧农业建设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安徽各地区农业信息化程度和智慧农业建设水平从高到低均呈现如下特征: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其中,合肥农业信息化程度和智慧农业建设水平均位列安徽所有地区的首位,淮北农业信息化程度位列安徽所有地区的最后,黄山智慧农业建设水平位列安徽所有地区的最后。2010-2019年安徽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建设总体保持协同演变趋势。第二,农业信息化会通过驱动农业信息技术升级、农业智能装备开发、农业生物技术培育、农业信息人才引育等路径,进而驱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建设。此外,农业信息化会对农业生产、农业运营、农业服务等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而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技术、信息人才是智慧农业建设的四类支撑要素。第三,安徽合肥长丰草莓业注重“学科+农业”模式,通过农业数据技术化,借助科学技术来发挥数据作用,解决农户生产技术问题,而安徽宿州砀山梨业注重“区块链+农业”模式,通过农业数据金融化,将数据信息流通于农户、金融企业之间,解决农户融资问题。这两种模式在合作主体、实践模式、组织业态、运营绩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本研究,有助于增强认识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建设现状及趋势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农业信息化对智慧农业建设的驱动影响,有助于深化认识农业信息化驱动安徽智慧农业建设的实践模式。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可以为新时期安徽推动农业信息化及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和实践启示。
|
|